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案一(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 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嘉兴一中 余文伟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基本史实;通过对 20 世纪 60、70 年代国内外背景知识的查阅分析,理解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件的重大意义;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著作,进一步提高查阅史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培育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老师提供的相关历史著作(也可以是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并进行摘录和讨论;按自愿的原则,把一部分学生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美国总统智囊团”两小组(每小组 6—8 人,并分别确定一个“会议主持人”和一个“新闻发言人”),然后进行课前合作学习。(2)课内第一环节采纳两幕情境教学。第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主席的提议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必要性(各“政治局委员”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同时鼓舞有不同意见者),并形成文件(包括理由和决议)向其他同学宣读;第二幕:美国总统智囊团会议,讨论尼克松总统的建议“接受中国邀请,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必要性(各“智囊”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同时鼓舞有不同意见者),并形成文件(包括理由和决议)向其他同学宣读。然后老师介绍当时中国和美国政府的实际决定:“发出邀请”与“接受邀请”。老师介绍“小球推动大球”产生的连锁反应: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和中美正式建交。第二环节采纳问题链讨论:①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事件?(中美关系走向缓和)②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此处联系教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内容)③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够走向缓和?(对情境教学中会议决议的理由进行概括提炼,并引出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实力。)第三环节为联系现实思考讨论:假如你是目前中国(日本)的主要领导人,你将实行怎样的对日(华)政策?为什么?第四环节:老师利用知识结构进行小结,并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老师布置课外作业。(3)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