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业绩评价讨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业绩评价讨论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对企业的基本业绩评价模式的介绍,业绩评价方法的总结,对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来探讨我国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期望客观、全面的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建立企业与社会的良性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进展。 关键字: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业绩评价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界定方法,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其著作中写道“买卖或生产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商店或制造者繁荣。借着工作和活动使社会富足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商店和工厂的繁荣永远应该排在第二位。”可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符合可持续进展的观念,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核。 二、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评价讨论的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的业绩评价模式的讨论,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改变企业股权之上的传统观念,兼顾相关者利益,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健康持续进展。 三、 企业基于社会责任角度业绩评价原则 1.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因素 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主体,只有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进行业绩评价时兼顾利益相关者,才能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业绩,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业绩评价才更加有意义。 2.必须与企业的进展战略相一致 勇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必定是一个积极向上、具有长远眼光的优质企业,而企业社会责任角度的业绩评价的目的就是让企业自身和受企业影响的群体对企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企业制定长远的进展战略,引导企业健康持久进展。 3.指标的设计必须具备全面性和可操作性,避开华而不实 社会责任角度下的企业业绩评价必须是全方位的,因此在指标设计上, 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业绩做出综合评价。 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 企业社会责任的业绩评价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强调企业的长远进展,过分注重财务指标会削弱长期战略目标的追求。非财务指标重视定性的评价,引入诸如创新、环境等要素,更贴切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缓冲财务指标对长远利益的轻视。 5.评价指标应与激励机制的设计相结合 业绩评价结果是激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