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校区景观河道自西南至东北方向斜穿校区北区,由自然冲沟和取土坑改造而成景观河道和中心湖,全长,下游与长清湖相连。设计面积 13 公顷,其中绿地面积 10 公顷,水域面积 3 公顷,蓄水量 25600m³。景观河道工程,着力塑造充满生机、活力、自然的滨水空间,保护现状植被增加绿化多样性,融合校园文化和专业元素,凸显校园山水格局,形成滨河生态文化景观轴。景观河道根据一脉、三带、一中心、多景观节点布局。一、一脉是指整个景观河道,由西及东的水系贯穿整个校园,汇入长清湖。中心湖将景观河道分成两段,二龙戏水的形态跃然入目。二、三带景观河道设计自西向东分成了三带,即:科技文明滨水带、湖区风情滨水带、生态休闲滨水带。1、科技文明滨水带位于景观河道的上游,教学实验楼群围合区域河段本段主要考虑雨季行洪需要,兼顾与 3 号教学实验楼群的协调和师生的活动空间。通过溪流两侧湿地景观的营造,达到上游生态净水、滤沙的作用。同时适当将机械工程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形成环境工程与机械工程的室外教学场所, 结合水中水生植物打造野趣秀美的景观效果。该区驳岸主要考虑防洪要求为主,采纳抗冲刷能力较强的自然生态式驳岸和砌筑驳岸结合的形式。在现状基础上,岸边种植湿地植物,利用生态的方法沉沙滤水。科技文明滨水带在整个布局中共设有多个节点,主要节点如下: ⑴、节点①——2 号车行桥节点。位于学校西南入口 2 号车行桥两侧,岸边冲刷较为严重,此处将增加排水设施。现状 2 号车行桥采纳淳朴古典的石栏杆,上游现状排水暗涵设置砌石挡墙,改造后将延长部分砌石挡墙,以保证驳岸支护效果和与已有工程的协调性,并以朴实自然的景观置石做桥头护坡处理。2 号车行桥节点鉴于此处为河道始端,两道排水暗涵出口汇合于此,雨水汇入时泥沙较多,且偶有生活污水排出。为了减少生活污水和泥沙流入下游,并保证行洪的需要,在车行桥下设置了第一道截污沉砂砌石矮坝,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使泥沙和污水在上游有所沉积和净化,以保证中游及下游水质的清亮。此区域内适当点缀观景亲水大型乔木,提升车行桥周边环境。结合该处地形特点,在河道南岸 2 号车行桥的西侧布置两个洗车位。⑵、节点③——启迪广场。启迪广场位于河道上游一级园路的起始位置,为了增加行人在桥上对河道的观赏性,及河道景观中人的参加性,设计了亲水平台和局部滨水步道。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启迪广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