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评价城市用地评价(landuseassessment),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指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二级指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三级是不适于建设的用地。1详述根据可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宜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其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城市用地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则包括各种历史因素(如文化古迹城市现状)、政策因素(如保护耕地等)。城市发展用地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进行资料搜集、用地分析和编制用地评价图等。⑴2资料搜集需要搜集的资料有:①气象资料:包括风向及其频率、风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暴雨强度和日照等。②地形资料:包括高程、坡度、植被等地形地貌的分析资料以及与总体规划图的比例尺相一致的地形图,通常为 1:5000 或 1:10000。③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如活动断层、滑坡、溶岩、流砂、泥石流、沼泽、泥炭层等的位置、成因和活动特性)、地震情况、土层构造、地基承压力等。④水文资料:包括规划地区和有关地区的江河、湖泊、海洋、渠道等的资料。内容有:一般水位,历史上不同再现期(如百年一遇、50 年一遇、25 年一遇、10 年一遇等)的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范围和面积、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及洪水规律、流量、流速、含砂量、河道变化情况等。⑤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的等水位线和基本流向、水质、泉水以及自流井的位置、平均流量、最大涌水量、含水层厚度、构造、水源补给区位置和范围。⑥矿藏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地下矿藏的种类、分布范围、储量、品位和开采计划;旧矿井的分布范围,地层有无沉陷以及建筑材料资源等。⑦文物埋藏范围。[用地分析对搜集的资料要作综合分析。为便于选择城市发展用地,可将用地分为 4 类。第 1 类为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自然条件较好,不需要或稍稍采取工程措施即能适应城市建设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①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小于每平方厘米公斤;②地下水位低于一般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即低于地面〜2 米;③不被洪水淹没;④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 10%;⑤没有沼泽地段,或者用简单方法即可排除积水;⑥ 没有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