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太适合居住:中国迁都首先目标的地被曝光北京不太适合居住:中国迁都首先目标的地被曝光在人们讨论北京是否适合居住的时候,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迁都设想也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完结?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迁都的设想。但这些民间意见都没有下文。在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网上流传着迁都河南信阳的谣言。但是信阳人开始担忧:“请不要来,我的伟大信阳市不能接受那一切的污染,我们现在被誉为适合居住的城市,这非常好,我不要改变。”大家都对首都所代表的生活吓怕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首都如今有了诸多城市病:水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运来,“首堵”比“首善之都”更加深入人心,城市越来越大,四环、五环一直到了河北燕郊欢迎你。2013 年 2 月 28 日,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姚明走出驻地酒店时,抬头看了看首都的天空,皱起了眉头,这一瞬间被摄影记者抓拍下来。那一天,北京迎来了灰霾、沙尘、大风的三重袭击,天空从灰白变成了土黄。在此之前,PM2。5 制造贡献了“北京咳”这一新型城市病。作为政治中心,北京也在经受每年一次的“两会”考验。北京中心城区的拥堵指数曾经出现过 9。9 的高位,回家路上的北京市民其实都滞留在停车场。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迁都的设想。1980 年,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汪平提出将首都迁出北京。四年后,中国社科院的黎鸣向中央递交了迁都计划书。这些民间意见都没有下文。2000 年,《经济参考报》发表了方可的《北京城会被迫迁都吗?》,这是迁都问题在官方媒体上少有的亮相。在那之后,梅育新、胡星斗等学者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迁都的研究成果。迁都不仅要拯救陷入各种城市病的北京城,而且希望通过迁都来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胡星斗在《关于迁都的建议书》中认为,新建一个小型政治首都有助于政治与经济分开,铲除政经结盟、钱权结合的腐败现象。在理想主义者的设想中,未来的中国首都应该是怎样的?也许不必是庞大的城市,甚至也不必声名显赫。朱士光在西安生活,他的亲身的感受是:西安的雾霾也很严重。今年 2 月份,西安只有一天是适合市民健康出行的,雾霾天气占了 22 天。“如果北京因为空气污染要迁都,搬到西安那真是大可不必了。”其实中国八大古都——西安、北京、开封、郑州、洛阳、南京、杭州全都受困于 PM2。5,连安阳都不能幸免。汤爱民也认为古都并不适合作为新的都城。近代以来,这些城市人口积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