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艺术教育的一席之地一、来之不易的一席之地(2)(一)学校艺术教育的起步:改造旧教育与学苏联1、小学美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2、中学美育的主要目标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二)学校艺术教育的停滞、被破坏:美育地位的动摇与丧失(三)学校艺术教育的复苏和建设:地位的再确立与步入正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1986年9月,国家教委成立第一个主管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艺术教育处2、198612月成立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3、1989年11月,国家教委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四)学校艺术教育的繁荣和发展:高度的重视与丰硕的成果(1993年)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7)(一)人需要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时,还是从社会现实方面去考虑,可以说,人人都需要艺术,人人都应该成为艺术家(二)人需要艺术,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艺术教育需要艺术(三)机遇与挑战1、中小学艺术教育获得的成绩主要有:①建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②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③改变了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④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艺术教育优秀教师⑤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⑥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学艺术教材2、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学水平不高等。第二章艺术教育的两大顽症一、艺术教育不艺术——非艺术化(23)(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德育化问题1、艺术化的艺术教育与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在德育功能的发挥上的区别:①艺术化的艺术教育注重让学生对艺术本身的领悟,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注重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②艺术化的艺术教育重在以情动人,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重在以理服人③艺术化的艺术教育主要教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德育化的艺术教育则主要是通过艺术作品所提供的具体场景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智育化问题二、普通教育不普通——专业化(42)1、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方面的问题:①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片面的收到了重视,有的甚至把艺术课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掌握艺术知识技能成了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②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没有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主要采用简单模仿、重复操作甚至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是着重在学生参与的艺术活动之中结合着进行教学。③可能获得表面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往往是以牺牲一大部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2、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占据艺术教育主导地位,导致变成单纯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原因:①这一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②这一问题得以催发的教育大环境③这一问题得以滋长的社会大背景④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也是艺术教师不熟悉普通教育教学方法造成的。3、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处于何种地位:①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是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②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是整个中小学艺术教学的基础③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不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最终或主要目的④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为目的,以中4、小学生现有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所选择编排的艺术知识技能。5、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在整个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是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之一。6、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艺术知识技能。7、中小学艺术知识技能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①在活动中结合着进行②学生在兴趣中自愿学习8、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应尽可能的在艺术活动中结合着进行,而不是孤立、专门的进行。第三章艺术教育的三条原则(65)一、参与原则(66)1、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应如何贯彻好参与原则?艺术教育遵循参与原则,关键是既要把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