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 和 b 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 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解析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个体水平的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种群水平的特征。答案 A2.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进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B.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解析 决定种群数量是否增长的原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但主要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动物种群数量进展趋势的因素是年龄组成。答案 A3.要讨论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该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标志重捕法B.调查草原上的斑马种群→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D.调查池塘中的鲢鱼种群→样方法解析 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采纳样方法;体积相对较大,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纳标志重捕法。答案 C4.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6 只,第二次捕获 25 只,其中有标记兔 12 只,则该种群的数量为 ( )A.46 B.25C.12 D.96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量该种群的数量的一种方法。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 N,其中标志数为 M,再捕个体数为 n,再捕个体中标记数为 m,则N∶M=n∶m,即 N=M×n/m。在本题中,根据公式,得 N=M×n/m=46×25/12≈96。答案 D5.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某年平均每 10 万人中出生 1 862 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 1.862‰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D.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解析 根据出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出生率=1 862/100 000=1.862%;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