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1/6
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2/6
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3/6
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主讲:孙家良教授(浙江大学) (根据讲课笔记整理) 一、十八大前后值得关注的事件 一是各地频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二是本届政府对房地产的最后一轮调控。 二、关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要作出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需要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但中国的经济学家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二是要有一个适应中国经济实际的理论体系,但近年政府出台的限购、国五条等政策都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三是要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统计部门的数据基本都不准确。基于以上三条,我们要对宏观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一定困难。 三、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去年开始,中国GDP增长率持续下降,表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过去主要是出口、消费和投资,现在要加上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变化两大因素。 1、制度红利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三大主要特征:一是GDP总量 2 全球第二;二是社会矛盾加速积累,一方面是环保问题频发,如四川什仿、江苏启东、浙江镇海三个标志性事件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是破坏性建设,大规模的征拆引发大面积的社会矛盾,如河南周口平坟事件等等;三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冲突日益突显。改革出现了停滞,过去几年我们政府的许多政策是失败的,如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这主要是利益多元化与决策一元化之间存在矛盾。现在中国房价的四大主要推手是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 2、人口红利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两代领导人采取了两种极端的人口政策。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实行的人口政策带来了以下人口红利:第一股红利是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二股红利是一大批富于创业激情、善于学习的创业者带动了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第三股红利是产生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但随着五、六十年代这群人的退出,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而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的人口红利难以为继。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劳动力供给严重短缺。中国现有 13.4亿人口,其中 60岁以上的占到 13.25%,15岁以下占到 16.2%,15岁-60岁人口达到 9.1亿,所以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并不缺,而主要是大面积极的结构性、地域性的短缺;大学生的供给并不缺,而主要是技师的稀缺。 3 二是老人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中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 2050年 65岁以上人口将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