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教学重点:外语教学法背后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 教学难点:外语教学法理论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法和外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时间:3 学时 教学步骤: 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思考:对外汉语教学同“英语教学”比较相似还是跟“中小学语文教学”比较相似,为什么 1.2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教学法理论呢? 提示:不了解理论,就不能甚至无法领会诸多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精髓,也无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有意识地、恰当地引进和采纳各种外 语教学的好方法。 活动:列出你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分若干小组,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英语学习的经验)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2.1 讨论: 展示: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的 P15 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图、Stern《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P44 的图。 思考:这些都谈到了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你觉得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示:上述书中均把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2.2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一:语言学原理 为什么?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1)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语法翻译法 2) 二十世纪40 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听说法 3) 二十世纪60 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法 4) 二十世纪70 年代,社会语言学——功能法 2.3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二:心理学原理 2.3.1 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3.2 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1)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2) 二十世纪40 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3) 二十世纪4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