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基础》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导演基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上学期有我开辟了专业课博客《我的课堂我做主》,这里需说明一下:博客的名称是第一人称的口吻,这个“我”指的可是你们啊——同学们做课堂的主人,但我身为教员,引领的职责不可推卸。所以,利用这个平台,我将根据教学内容在此发布一系列的教学文件。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建议,也欢迎反馈给我。 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导演基础》课程涵盖了对影视各种元素的认知和运用、对形象思维的研讨和开发,以及对导演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演练,全面阐述了导演影视作品的要领,是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下面是关于本课程及教学计划、要求的简要说明,算是开场白吧 先谈一谈对这门课的认识。这门课我已接手三年,教了三个来回,每次都在调整,除了去年实在没时间外,讲义每年都更新,其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要求,及我对对这门课的认识。电编专业的课程设置出自何人之手,有何科学依据,未知。课程的教学范围、目的、计划、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均没有任何说明,因此,其教学的随意性,可能是各个专业中是罕见的。因此,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全凭教师自己揣测和把握。 这门课的特点,一是双重性,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课程的设计则根据这个特点。 第二是综合性。我对这门课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整合。我把《导演基础》定位在整合上,首先因为授课对象是本科或专接本三年级下半年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骨干专业课已基本学完,已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他们所需要的,正是对所学各门课程的一个整合。《导演基础》正是以影视导演艺术为切入点,对本科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若干专业课程的整合,如“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导演分析”及各类制作技术课程。 当然,对于专业教师的我来说,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积累的一个整合。比如,之前我讲授过的《电视写作》、《影片分析》、《中外电影史》、《导演分析》、《纪录片创作》及影视欣赏类的公选课,还有虽没讲过,但一直在学习运用的《视听语言》等,都整合在《导演基础》的讲义之中。 针对这个理念,我将《导演基础》设计成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 基础理论包括两部分,一是电影的本体理论(电影的空间、时间、时空关系、声音等等),二是导演创作理论(导演与剧作,与表演,蒙太奇、场面调度、视听语言等)。 应用理论则偏重于影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