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摘要]它是针对小学中高段数学学习的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解决问题这一版块的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解决问教学方面提供一套可以操作的教学实践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引言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板块,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常常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又特别是在小学的中高段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每当我们几个老师交流的时候都会提及到这样的问题:哎!解决问题啊,老是出问题,错误率十分高,上五六年级了,就连一些基本的运用乘除法的解决问题的题都不会,还不说复杂点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了。面对这一个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中高段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正文一、问题提出:在刚刚接触到高段数学教学时,总觉得学生们在解决问题这块知识点上,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后来通过调查发现不仅是基础差的同学存在问题,很多基础好的同学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在题意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在计算的时候出现问题等等。面对这这样的问题我犯难了,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后来我和几位老师交流了后,发现这是在学习数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我想要解决这个普遍的问题,从而谋生了这样一个念头。然而数学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解决问题这一知识板块又是与生活、生产联系最为密切的。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我教育教学中迫在眉睫要去攻克的问题。二、研究的对象与步骤:(一)、研究对象:小学高段学生,确立永安小学六年级三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二)研究的步骤:1.2012年3月,前期准备,实际调查,分析原因。2.2012年4月至5月,根据调查的现状,对症下药。3.2012年6月至7月中旬关注学生的差异,个案分析。4.2012年7月中旬至9月初,收集整理,撰写相关论文。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1.文献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的前期准备,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2.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调查,了解其在解决问题这一板块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根源。3.实验法:根据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关的转化的策略实践到教学之中,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4.个案法:在课题的实施阶段,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二)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调查访问:主要是针对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掌握情况差的现象,对学生进行问卷和谈话,从而了解其原因。撰写研究方案:在搞清了造成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上掌握差的原因后,觉得此课题形成的原因在我校是一个普遍现象,具有研究价值后,开始撰写研究方案进入研究。2.研究阶段:(1).确立研究对象:小学高段学生,确立永安小学六年级三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2).研究过程:①.以课堂为阵营在上课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去开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练习、总结、归纳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做些什么。②以多读为前提解决问的前提是审题,那么如何才能把题意审准呢?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认真读题成为了解决问题关键。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常的练习中要求学生采用“三次阅读法”来读懂题意。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是粗略的读,这次只需了解题目告诉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第二次是细读,找出关键词,搞清楚题目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需要求什么。第三次就是详读,形成解题思路。③以分析数量关系为突破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时候,开始时要求学生每题都得要一个分析过程,或者是解题思路,这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只要坚持了,学生就会养成缜密的思考方式,形成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具体做法如下:A.读题之后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需要我们求的问题。B.通过问题分析,要解决问题需要找出的相关的量。C.通过这些相关的量,列出数量关系式,这个式子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形的。比如:线段图、等量关系式等。④以合作交流为激励在练习的评价中,较多的采用交流、互评制度,要求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好友之间互相交流与评价。假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