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组织书记工作水平 如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全县非公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多集中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了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影响了原有非公经济技术人才技能的提高,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从发展历程看,多数企业往往还带有“家族式”、“小作坊式”的个体经营的烙印,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企业的架构,但在经营管理和决策上往往是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很大。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制度和用人制度混乱,不少企业负责人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绝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盈利追求“短平快”,从事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暇顾及科技研发和创新。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人才缺乏,创新不足导致许多非公企业管理办法陈旧,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建设。积极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规范经济秩序。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与外地商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商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组建投资联盟和战略联盟,实现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发展。二是要积极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政企联谊、银企对接、资金互助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技术、人才、信息和法律援助服务。 三是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帮助非公经济人士解放思想,树立信心,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大力盘活人力资源,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挂靠高校、科研单引进现代管理机制,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知名度。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 五是打破单一,传统的模式。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产成本,降低突破环保要求,发展中小企业向集聚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