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息照相讲义

全息照相讲义_第1页
1/6
全息照相讲义_第2页
2/6
全息照相讲义_第3页
3/6
1 全息照相实验 设计性实验 讲义中的图是示意图,每个同学都可以自行设计干涉光路,文字所述条件搭建光路即可。 一、引言 全息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立体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 。 英国科学家丹尼斯·加伯 ( Dennis Gabor)在1948年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喇格(Bragg)和泽尼克(Zernike)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全息术。全息术需要高度相干性和高强度的光源,所以,直到 1960年激光出现,以及 1962年利思(Leith)和厄帕特尼克斯(Vaptnieks)提出离轴全息图以后,全息术的研究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开辟了全息应用的新领域,成为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全息术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是用水银灯记录同轴全息图,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其主要问题是再现像和共轭像不能分离,以及没有好的相干光源 ;第二代是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以及离轴全息图,把原始像和共轭像分离;第三代是激光记录白光再现的全息术,主要有反射全息、象全息、彩虹全息及合成全息,使全息术在显示方面显出其优越性;第四代即当前所致力的方向,是企图利用白光记录全息图,已初步作了一些工作。 二、实验目的 1 . 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 ; 2 . 初步掌握全息照相的方法,拍摄一幅漫反射三维全息照片 ; 3 . 学会全息片的再现观察,了解全息像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分两步:波前记录和波前再现。波前记录是将物体出射的光波(物光)与另一光束(参考光)相干涉,用照相的方法将干涉条纹记录下来,称为全息图或全息照片。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成像使全息图具有光栅状结构,当用原参考光照射全息图时,光通过全息图后发生衍射,其衍射光波能重建原物体光波,在照片后面原物体放置的位置上将有物体的再现三维像,即像与物有相同的景深。 1. 全息图的记录 2 拍摄全息图必须建立干涉光路,以图1为例。激光器输出的光束用分束器(1)分为两束,反射的一束经全反镜(6)反射到全息底片(5)上作为参考光;透射的一束经全反镜(2)反射到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漫反射,作为物光入射到全息底片上。 设X-Y平面为干涉场中照相底版所在平面,物光波O和参考光波R均为平面波,它们的复振幅(复矢量)分布为: ( , )( , )exp( , )ooooEE x ye...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息照相讲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