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滋长了学生不爱体育锻炼的不良习气。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对此问题,我对体育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心得。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体育提出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其次要热爱、尊重学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再次为人师表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为行,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以。”正说明这个道理。最后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反之熟悉教育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更有利于开展教学。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现实社会需要公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更需要公民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而学校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塑造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他们理解他人、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地做人。帮助我们吸收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营养。培养其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教师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要使学生具有真正的道德观念,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行为,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教育学生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去坚强地面对一切,不能因自己的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失败而灰心丧气。珍爱生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提高生命的质量。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她凝结了家人的关爱与付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无小事,事事为育人;身边无小事,时时为楷模,教师要认真学习,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甘为“春蚕”甘为“蜡烛”,用自己机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总之,全面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思想品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这个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是实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