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具体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有重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传统。被誉为“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在《训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学也,意也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家席,将复何及!” 用白话翻译过来,意思是:君子的品行是,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来陶冶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安定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 标 。想 要学习必 须心静,想 要有才能必 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扩 充 自己的才能,没 有志向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学业 。放 纵 懈 怠 就不能勉 励自己专 心致志,轻 薄 骄 躁就不能陶冶自己的品性。年龄 与时光 一同 流 逝 ,意志与岁 月 一同 远去,理 想 不能实 现,不能有益 于 社会,像 枯草 一样 凋 落,空 白悲伤 地 固 守着 简 陋 的房 屋 ,想要改变(回 复到过去)又 怎 么 来得 及。” 蔡 元 培先 生说过:“教 育 者 ,养成人 格 之事 业 也”。伟 大的教 育 家叶 圣 陶先 生则说:“教 育 是什 么 ? 往 简 单 方 面 说,只 是一句 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 国 著 名 哲 学家罗 索 说过:“人 生幸 福 在于 良好习 2 惯 的 养 成 。” 中 国 教 育 鼻 祖 孔 子 对 从 小 养 成 习 惯 的 重 要 也 有 很 好 的 解释 :“ 少 成 若 天 性 , 习 惯 成 自 然 。” 从 小 养 成 良 好 习 惯 ,优 良 素 质 便 犹如 天 性 一 样 坚 不 可 摧 。 前 辈 的 教 诲 , 使 我 们 有 更 清 晰 的 道 理 , 教 育 的 核 心 是 培 养 人 的 健康 人 格 , 而 培 养 健 康 人 格 应 从 培 养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入 手 。 小 学 生 是 养 成行 为 习 惯 的 关 键 时 期 。 帮 助 小 学 生 养 成 好 习 惯 , 既 是 小 学 生 道 德 教 育的 基 本 内 容 , 也 是 小 学 生 道 德 教 育 的 重 要 目 标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