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X 县 XX 村蹲点调研报告 XX 村下辖 X 个自然村,耕地 XXXX 亩、林地 XXXX 亩,共 XXX 户XXXX 人,农民人均年收入 X 万元。X 月 X 日至 XX 日,XX 县组织部长XX 带领调研组同志赴该村蹲点调研,对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化思考和分析。 一、XX 进展与变迁 一是生产方式的变化。80 年代,XX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XX 村也曾创办多家村办企业,出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业情形。到了 90 年代,XX 村出现了“务工潮”,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目前,XX 村常年举家外出务工有 XX 户 XXX 人,夫妻双方常年外出务工的 XXX 户XXX 人,一方外出务工的 XXX 户 XXX 人,共占总户数 XX%、总人口 XX%。 二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住房上,80 年代初全村基本是草房和泥房,人均住房面积仅 XX㎡; 现在 XXX 户家庭(占总户数%)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人均面积达到 XX㎡。能源消费上,80 年代初村民用煤油灯、烧柴火,现在 98%的农户用上了燃气灶。交通上,现在村里有小汽车 XXX 辆。文化娱乐上,80 年代村里间或有露天电影、唱戏,现在村姑村嫂们天天跳广场舞,每年还举办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三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XX 村存在不少“光头山”“瘌头山”,旱涝灾害频繁。90 年代初毛竹产业兴起,村里建起了竹篾加工厂、造纸厂,产生大量污水。2024 年新当选的村“两委”上任后,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关停了村里的污染企业,相继推出垃圾分类管理、鸡鸭圈养、全村禁狗等一系列举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实行计划生育、进展教育事业等政策影响下,XX 村总人口从 1980 年的 XXXX 人下降到现在的 XXXX 人,村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素养不断提升。总的看,农业一元化的从业结构彻底打破,出现了农民工、技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群体。 五是治理模式的变化。人民公社时期,XX 是一个生产大队,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民作为社员参加统一生产、统一分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家庭联产承包到户后,XX 大队转变为 XX 村,组织设置上相应成立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逐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和村务监督程序,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村方面作了积极探究。 六是党组织职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