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917》观后感心得体会 《1917》观后感心得体会感悟 从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类影片而爆冷成为金球奖大赢家,到奥斯卡颁奖季收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三个奖项,电影《1917》的品质无疑得到了充分肯定。 《1917》导演萨姆·门德斯的祖父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本片正是献给其祖父的作品。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1917》并没有宏大战争叙事,而是聚焦两名普通英国士兵,讲述两人为了挽救一千多人生命、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导演通过 “跟随式长镜头”;,让观众享受一场沉醉式战场之旅。同时,通过紧张多变的情节设计、真实丰富的镜头语言、真切深邃的情感刻画,让观众透过镜头看到真实的战争和历史,引人深思、启迪心灵。 本片背景是 1917 年春天,英军与德军长期僵持,为伺机消灭对手,英军计划进攻兴登堡防线,但在最后关头才发觉这是德军陷阱。 为了挽救一千多名英国士兵,主人公布雷克、斯科菲尔德临危受命,冒险将信息传递给英军。两人一路上与时间赛跑,穿越火线,目睹各种战争惨状,经历多次生死考验。作为一部技术向影片,《1917》一大看点便是超高难度的“一镜到底”;。全片近 2 个小时,采纳“跟随式长镜头”;,通过严密的组织调度和精湛的摄制剪辑,让观众仿佛亲临一场真实战争。 当然,曾有人对本片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做过死磕式考证。据说发现了 20 多处剪辑,于是得出“伪一镜到底”;结论。 其实,不管影片是否是名副其实的“一镜到底”;,整部电影观看下来,场景切换自然、情节过渡流畅、细节打造考究,已然是上乘之作。我认为,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混音这三项奥斯卡技术奖项,《1917》是实至名归。 本片中,观众从两位士兵领受任务开始,一路跟着主人公目睹横尸遍野、听着炮火轰鸣、穿过低矮壕沟、越过钢丝铁网,战争场景逼真得就如在眼前。 更为难得的是,导演在采纳极为考验组织调度能力的“跟随式长镜头”;同时,兼顾到了镜头设计。大量值得细细品味的镜头细节,让这部影片更加立体饱满。 影片开场是烂漫春景,如茵绿地旁,两个年轻英国士兵一个躺在地上、一个偎在树旁休息,和谐安详,透露出春意盎然、生命美好。 在影片结尾,其中一位再次回到绿地、依偎树旁。电影首尾呼应,通过场景小细节,展现主人公在经历战争残酷后,再次回到最开始的地方,进行一场心灵反思。 影片故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导演通过火线逆行进入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