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公差值选用原则 总的原则是: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工艺经济性和检测条件,选择最经济的公差值。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结构,刚性和加工经济性等条件,采用类比法,按公差表中数系确定要素的公差值,并应考虑公差值之间的协调关系: (1)同一要素上给定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如同一平面上,平面度公差值应小于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公差值。 (2)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值,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圆度、圆柱度公差值小于同级的尺寸公差值的 1/3 ,因而可按同级选取。如尺寸公差为 IT6 ,则圆度、圆柱度公差通常也选为 6 级。 (3)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除主要参数外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 1~ 2 级。 孔相对于轴 ; 细长的轴和孔, ; 距离较大的轴和孔, ; 宽度较大 ( 一般小于 1/2 长度 ) 的零件表面,线对线和线对面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公差。 (4)选用形状公差等级时,还应注意协调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表面粗糙度的数值约占形状误差值的20%~25%。 (5)在通常情况下,零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比位置误差小得多,因此给定平行度或垂直度公差的两个平面,其平面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或垂直度的公差等级;同一圆柱面的圆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其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μm)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μm).jpg 主参数L(m m ) 精 度 等 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0.2 0.4 0.8 1.2 2 3 5 8 12 20 30 60 >10~16 0.25 0.5 1 1.5 2.5 4 6 10 15 25 40 80 >16~25 0.3 0.6 1.2 2 3 5 8 12 20 30 50 100 >25~40 0.4 0.8 1.5 2.5 4 6 10 15 25 40 60 120 >40~63 0.5 1 2 3 5 8 12 20 30 50 80 150 >63~100 0.6 1.2 2.5 4 6 10 15 25 40 60 100 200 >100~160 0.8 1.5 3 5 8 12 20 30 50 80 120 250 >160~250 1 2 4 6 10 15 25 40 60 100 150 300 >250~400 1.2 2.5 5 8 12 20 30 50 80 120 200 400 >400~630 1.5 3 6 10 15 25 40 60 100 150 250 500 >630~1000 2 4 8 12 20 30 50 80 120 200 300 600 >1000~1600 2.5 5 10 15 25 40 60 100 150 250 400 800 >1600~2500 3 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