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与第一章: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 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 吸收多,转化快:⑶ 生长旺,繁殖快:⑷ 分布广、种类多:⑸ 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 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 2、协助鞭毛运动 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 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 800的抗生素通过。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 v 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 双糖单位:由 N-乙酰葡萄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通过β -1,4 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 个氨基酸分子按 L 型与D 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是结合在 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 A、核心多糖和 O-特异侧链 3 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 -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被脱色。 古细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对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假肽聚糖结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