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报任安书(节选)★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清文章的思路。2.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叙述、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2.美育渗透点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沉郁悲壮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2讨论指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背景介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 1、2 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二、全文把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课文节选了后三段。三、课文分析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2、字音头抢地(qiāng) 伏法受诛(zhū) 暴肌肤(pù)鞭 (chuí) 圜墙(yuán) 占卜(bǔ) 囹圄(wǔ)槛(jiàn) 缧绁(léi)3、主要词句① 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阱之中 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⑦恨私心有所不尽 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思路分析: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