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 年是分省命题的第三年,也是作文试题最多、形式最丰富的一年。18 套各具特色的作文命题,如一缕春风拂面吹来,让人感到丝丝新意。为便于师生了解高考作文动向,帮助阅读有关高考作文的分析文章,我们将分四期刊登《2006 年高考作文试题集锦及评析》(总第 175 期至总第 178 期),敬请老师和同学们认真研读并注意收藏。《2006 年高考作文试题集锦及解析》由唐惠忠、闫会才、刘万春、洪方煜、张广祥、程鸣、傅望华、杜保军、罗胤、程晓红、未平等老师辑录并解析。由于对稿件进行过整合处理,所以不再分列标题,只在“试题评析”部分的末尾署名。特别声明的是,由于部分内容摘自互联网等媒体,无法一一列名,在此谨向有关媒体和作者表示衷心感谢。请相关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1、全国卷 I(河北、河南、山西、海南)【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试题评析】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有所延续。面对这样的试题,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贬的态度?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