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 半部论语治天下,叹仲尼,高山仰止;整本孟子论礼仁,思子舆,亚圣儒学 ------------《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与孟子合称为“孔孟”。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3、《论语》:共 20 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4、《论语》十二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二、重点词语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通“悦”,愉快。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朋:志同道合的人。不亦……乎:不也是……吗,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欢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三:虚指,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谋:办事,出主意。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法律法律规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学过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形容词用作名词)译文:孔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