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九年级公开课《渔家傲》教学反思 在本次公开课竞赛中,我讲了一节古诗词教学《渔家傲》,上课前,我反复思考如何准备这节课。由于这节课得背景政治色彩很重,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观看了无数的课堂实录,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多次调整上课思路,几易其稿,最后决定遵循“简约但不能简单”这一基本这一原则,紧紧扣住“问题明了、结构简单、条理清楚、敲骨吸髓”的设计思路,力求做到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简单明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材探究主旨明晰,思想内容剖析深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微创手术——“切口小,挖得深”。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人又说 “诗言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扣住“景”(——全诗的画面)、情”(——情感)志(——作者的理想)三个字来设计问题。全词从诵读入手,以诵读中感悟的情感来引出诗词画面的特点,并引导师生们感悟画面中不同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本词上阙,在引导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只设计了四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上阙描绘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画面蕴含了怎么的情感?” 在引导师生从文本中初步筛选出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师生品读关键字词比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无留意”、“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千嶂”与“孤城”、“长烟落日”与“孤城闭”“四面边声连角起”中“四面边塞”及“连角起”所暗含的独特情绪和独特环境;归结出全词上阕的总的情感特征——独处边地归乡不得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及四面边声情势紧急的无奈和忧伤。进而引导师生们进一步品读下阕抒发的情感是否与上阕画面表达的情感一致。 在下阕情感的感悟中,我也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下阕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什么?(——泪)征夫为何流泪?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有助于引导师生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深化思考的意识。师生们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将士流泪的两个原因——“燕然未勒”“归家无计”。再由此进一步诱导师生们思考“将士们是否会有勒石边关,归家有计的可能?”。进而引出本文的写作背景介绍,通过背景介绍,师生们了解到宋朝“重文治轻武力”的独特治国政策的形成原因;明白了边关不定的根本原因是由朝廷政策决定的,而不是仅仅靠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一腔爱国之情就可以解决的。在此时此地,将士们勒石无功,归家无计,自然会悲从中来,进而我引导师生们进一步思考:“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场面加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