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释疑_ --------------------------------------- 一、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有的老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比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图 1),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晚了些。 教材现在这样编排有如下考虑。 1.主要是由于在认识左右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左右的相对性认识。而左右的相对性对儿童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心理学讨论表明,儿童一般要在 7-9 岁,才能逐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假如按此规律,学生在 8 岁时,也就是在二至三年级时,学习左右相对性比较适宜。但考虑到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当然假如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开,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对性内容。 2.一年级在没有认识左右时,要推断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谁在第几,这时要先辨别左右再数数。由于读书、写字等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所以在教学序数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尺度问题 (一)左右的相对性教学要求上如何把握 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认识的难度,教材只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没有安排脱离操作推断左右相对性的习题。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适宜的活动。例如两个学生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所以这部分内容不宜作书面考试。 (二)在练习和考试中如何回避左右的相对性 有老师反映,在左右的练习和考试中,有时左右的相对性回避不了。例如图 1 中“女孩的左边是谁”就有不同的答案,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上述问题就是推断左右时以谁为标准的问题。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 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图 2),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1)当问及的问题涉及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图 3),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2)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