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1500 字 历时一个月,最终将《傅雷家书》看完。每晚睡前阅读两三封家信,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美好萦绕在之后的梦境之中,怕是最让人满意的事情吧。 初识该书,应当是在学校时语文课本每册推举的三本课外读物名单上吧。惋惜那时年少浮躁,未能精确熟悉到这本书巨大的教育意义,竟将其忽视。今时看完,才识其感情之至真至纯。全书主要表现出了傅雷先生的赤子真诚之心和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这两点,也是全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傅雷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名很典型的传统学问分子,他身上不仅有学问分子那种兢兢业业追求真理,一刻不曾松懈的治学精神,也有真挚坦诚、宁折不弯的处世看法。他是一个看似冲突的人,用文中傅敏的话来说,就是“又强烈又舒适,又深刻又朴实,又温顺又傲慢,又微妙又率直”。实则这些冲突正是他作为学问分子的正常表现,强烈在内心对于真理的追求,舒适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上;深刻在对学问人世的熟悉,朴实在对自己物质生活的要求上;温顺在对于弱小力气的对待,傲慢在对于权力和财宝的看法上;微妙在对于他人感情的体会,率直在于对一切丑恶现象的毫不留情的批判上。 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能够称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来,“赤子”是一个评价很高的词,当然也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境界。由于对于学问分子来说,往往聪慧的人较多,而聪慧许多时候又是精明的代名词,精明者往往流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许多人在讨论学问的同时,往往汲汲于富贵或者权力,他们和权贵们能够合作得很好,在历史的潮流中往往能够顺势而为,从而保全自己。但是“赤子”心里,只有真善美。他们在外人看来好像特别木讷,讨论起学问来又近乎痴呆。近代以来学问分子中能称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来或许只有三位,即闻一多先生,梁漱溟先生和傅雷先生。他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 傅雷夫妇对于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在我看来又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封信中对于远游之子无微不至、有些地方近乎聒噪的吩咐和嘱托,二是在几次长时间未收到儿子家书时的那种焦灼和忧虑之情,这种感情又从傅雷那杆擅于表达情感的笔下流淌出来,着实令人又心疼又感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担忧在外漂泊的自己的样子!阅读过程中,“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古语,或许是我心中悄悄喟叹次数最多的话了!感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