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 8篇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切实办好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下面 XX 我为您推举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 8 篇。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 1 当好群众“贴心人”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体现了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鲜亮品行、政治本色。 当前,随着干部下基层的次数增多,频率变快,“花样”翻新,群众对干部下基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日渐高涨的“呼声”如泰山压顶,倍感压力。其实,干部下基层目的是为了联系群众、了解实际,继而解决难题、促进进展。只有卸下任务的担子,带着“感情”下基层,才能当好群众“贴心人”。 一要心态正。“放下官架子,丢掉官帽子”,有的党员干部随着职务提高,党性不增,脾气见涨。在群众面前摆“老爷款”,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脸难看、话难听,且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官气十足;有的干部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讲出的内容与群众生活有差距,事挨不上边、话搭不着调,难以打动群众。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党员干部既要树立与群众平等的观念,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又要讲求方式方法,学会讲“群众语言”,为民排忧解难。下基层态度要谦和,不说官话,不打官腔,多讲百姓话,拉家常事,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赢得百姓信任。对群众多些和气不要官气,于自身是一种境界,于群众是一种福祉,于事业是一种增益。 二要感情真。“听时一颗心,干时一腔血”。谁的心中装着群众,群众的心中就会装着谁。从乡土中“走出”的干部,工作作风必定带着“泥土气息”。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一块干,一块过,一块苦,才能在群众心里占有“一席之地”,群众才能真正“敞欢乐扉”,同意听,同意讲。要善于深化农家院、走进巷胡同,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真心为百姓办实事;乐于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下基层,参加基层党组织活动;敢于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开展难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百姓难题。以真心换真话,用实干换真情。 三要脚步深。“来时一支笔,去时一身土”。脚沾泥土才能饱含深情。个别党员干部,办公室的空调吹多了,田间地头的自然风吹少了;软沙发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