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03·155-2005 悬架动力学分析技术规范 2005-09-28 发布 2005-09-30 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 TJI/YJY·03·155-2005 2 前 言 为使本公司在悬架动力学分析时技术规范化和资料的积累,将本公司的经验给予总结,使之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编制本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内容包括: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的技术要求;模型检验要求;分析结果的评价原则和输出内容。 本标准于2005 年 9 月 30 日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白冰 TJI/YJY·03·155-2005 3 悬架动力学分析技术规范 1 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悬架动力学分析中的模型建立。 1.2 本标准适用于悬架动力学分析时对悬架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评价。 2 悬架模型的建立 2.1 悬架模型的建立的目的: 悬架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主要性能,通过悬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达到满足整车性能匹配和系统优化的要求。 2.2悬架ADAMS几何模型的建立的方法; 2.2.1通过输入各设计硬点或连接点的坐标; 2.2.2通过直接导入悬架三维 CAD模型数据的方式; 2.2.3添加合适的运动副、弹性元件等,输入各零部件的相关参数; 2.2.3.1运动副按照悬架上的实际连接方式进行进行添加,由较多的连接物体构成的运动副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如减震器上支点,可合理简化为球铰; 2.2.3.2弹性元件中弹簧根据实际的测量得到的数据输入,非线性弹簧根据非线性关系使用spline线定义,弹性衬套输入 x、y、z三个方向的平移刚度及扭转刚度的试验值,横向稳定杆根据试验值或 TJI/YJY·03·155-2005 4 分析值输入; 2.2.3.3输入的各零部件必须与三维数模中的零件质量、质心、转动惯量保持一致; 2.2.4 ADAMS模型,硬点坐标与三维数模误差精确到 0.01mm; 2.2.5采用各种技术方法,例如,导入UG数模,建立近似实物的模型,提高模型的外观质量,以增强模型与实物的符合性和直观性; 2.2.6几何模型建立以后,按照待分析悬架的实际技术参数,检验或准确输入各零部件的物理指标; 2.3 悬架动力学模型建立原则 2.3.1 保证各弹性连接件的方向,并正确输入弹性连接件的各向刚度、各向阻尼等参数; 2.3.2 悬架导向杆、转向梯形杆件、横向稳定杆等不同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