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 (原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03 年特辑) 翟振明 大概不会有多少人会对此觉得大惑不解:有些事情在某一个人对它们无所认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发生,但是因为影响了这个人往后的生活历程,这些事对这个人而言是有意义的, 甚至可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篇文章中,我关注的不是此类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想要阐明一种初看起来难以接受的见解:某些事情即使对某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不造成任何物理或心理的影响,对这个人而言同样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某事物对一个人有意义,不一定要在这个人的经验中造成真实的差别(real difference)。意义能够超越经验,因为现象学意义上的意识的意向性结构是意义的最终源泉,而意向性的观念性(ideality )并不依赖于相关经验的现实性(reality )。我将进一步论证,这样理解的与人的真实经验无必然联系的“有意义”的概念独独在人类事务领域中起作用,并且对理解诸如成功、所有权、道德责任等只适用于人类事务的概念必不可少。 一、假想的例子 假设迈克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他很爱他的猫,但他不幸得了癌症。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请求我在他死后照顾他的猫,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上周迈克离开了人世。若不考虑流行伦理和宗教中的关于守信与死后生活可能性的信念,除了这只猫本身的福利以及我是否喜欢这只猫的问题,我是遵守诺言照顾迈克的猫,还是他一死我就把猫炖了下酒,对已经去世了的迈克而言,有什么相干吗? 许多游客专程到卢浮宫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现在假设原作不小心给毁了,而公众对此一无所知。博物馆私下保存了一幅复制品,仿造得相当好,以至用肉眼判断不出它与原作的区别。如果在公众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将复制品代替原作展出,对那些长途旅行至此,只为见一眼《蒙娜丽莎》的游客而言有什么关系吗? 詹妮花多年前相信(而且现在依然相信)是山姆把她从强奸犯手中救了出来,而正因此她以身相许,嫁给了山姆。昨天,他们家着火了,为了救山姆,詹妮花受了重伤,危在旦夕。但是,詹妮花很欣慰,她相信自己舍身救山姆是很值得的选择,因为山姆也曾在危急的关头救了她。但是,实际上,山姆正是那个试图强奸她的恶棍,而真正救她的人被山姆暗算了。山姆对詹妮花耍了手段,使詹妮花错误地以为他是英雄,引诱她嫁给了自己。但婚后,山姆成了一个十足的好丈夫。现在,如果詹妮花对真相一无所知,欣慰地死去,与山姆是真英雄的可能事实相比,这种欺骗给詹妮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