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 第五课第一框内容。这节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探索,就能及时升华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从而增强学生丰厚的哲学底蕴,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 第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抽象 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再次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0 年网络流行语除了“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之外,许多对现实生活得精辟概括也让广大网民为之会心一笑。“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的无奈;而 “糖高宗”“姜你军” 苹什么”等大批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与抗议。网络流行语其实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意识。这体现了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什么关系?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意识的本质(板书)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图片展示:自然界的“水滴石穿”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图 3)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阶段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图片展示3:狗)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第四阶段是人的思维(图片展示4:人类)这是最高形式的反应,人有主动选择性. 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