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CBD发展状况 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简介 一、 向东发展战略 (一) 总体格局 向东发展总体格局采用带状形式,以充分利用台地及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规划的带状发展区域含十陵、洪河、大面、龙泉、同安等五个重要的片区。其中十陵片区以发展居住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在此形成城市东部副中心;大面片区和龙泉片区分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基础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是未来都市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地;同安镇将是我市重要的公路口岸。 (二) 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 东大街改造 2、 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 3、 东部城市副中心 4、 文化居住区 5、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6、 百工堰山水公园 7、 省级公路口岸 8、 沙河整治 (三) 向东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东发展,依托“四横三纵”的干线系统。四条放射线分别成渝高速路、益州大道(老成渝路)、万方大道(成都——洛带公路)及规划的龙兴大道(成都——龙泉驿交通性主干道)。通过四条放射线的建设使东部片区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而三环路、外环路、环城路(成环路)“三纵”的建设又使得东部片区与我市的各公路干线、航空港、火车站有便捷的联系。 1、 立交系统 2、 给水工程 3、 排水工程 4、 供电工程 5、 燃气工程 二、 向南发展战略 (一) 总体格局 向南发展总体格局采用组团形式,尽量少占耕地并禁止连片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城市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高新起步区、棕树、琉璃南、新园、站南、大源、华阳,最后是牧马山旅游开发区。 上述组团中,高新起步区组团及棕树组团目前已基本形成。在功能上,除棕树组团以文教居住、商业服务为主,牧马山组团以旅游为主以外,其余组团都是集高新技术产业(及部分传统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组团。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站南组团形成城市南部副中心。 (二) 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 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火车南站改造项目,建成南站客运转换枢纽 3、 内贸部南站贸易区建设项目 4、 南站体育公园 5、 琉璃场柳江工业区 6、 三瓦窑居住区、石羊、新园居住区及东光居住区 7、 南部城市副中心 8、 府河延伸整治 (三) 向南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南发展的道路骨架可归纳为“五纵三横”。“五纵”为锦华大道(成都——仁寿)、府城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天府大道(人民南路南延线)、元华大道(元华路)及高新大道。“三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