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面向新世纪,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对于实施第三部战略部署,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个县域行政区划的确立,必有它赖以形成且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特定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渊源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就要针对这些差异性,从市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就我县而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错位竞争发展之路。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三大现实问题 1.我县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省横比排名较后。区县财政拮据,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县乡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运转比较困难。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色经济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县域经济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改制步伐相对缓慢,退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3.加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表现在开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规模化、支柱型的项目还没有,招商成本较高;区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另外,就业的压力较大,涉及改革和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三大战略陷阱 1.发展模式照抄照搬。表现在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深层次研究不够。作为欠发达区县,没有很好查找分析与先进区县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背景的差异,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与形势的不断变化不相适应。或在制定区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2.发展目标求全责备。表现在片面追求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