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结构性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走势(上) 2011-1-7 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的结构性上涨。2010年1月份以来物价的持续上涨,由食品、居住、服务消费支出价格上涨拉动。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即将见顶回落。 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的结构性上涨,但 2006年以来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提升,对物价上涨也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2010年1月份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持续提高,从结构看是食品价格、居住价格和医疗保健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但内在因素依然是成本上涨、水电燃料提价、投机性炒作和自然灾害严重。从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的变化趋势看,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即将见顶回落。 一、近年来我国CPI的上涨均为结构性上涨 2003年1月份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三次持续大幅度上涨,分别发生在 2003年1月到 2004年6月、2006年6月到 2008年2月和 2010年1月至今三个时期。从结构看,每次 CPI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均是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的。2010年1~10月份我国CPI月度同比涨幅从 1.5%提高到 4.4%,从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八大类消费支出物价涨幅看,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主要拉动因素,但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价格的上涨也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总体看,本次 CPI的大幅度上涨与 2004年和 2008年的物价上涨一样,仍然属于结构性上涨。 从八大分类消费支出价格对 CPI涨幅的贡献看,食品价格上涨是历次 CPI涨幅提高的主要因素,如 2004年、2007年和 2008年CPI分别上涨3.9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和 5.9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CPI涨幅分别为3.28个百分点、4.02个百分点和 4.67个百分点,分别占当年CPI涨幅的84.1%、83.7%和 79.1%。按 2005年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占 CPI的平均权重(32.65%)估算,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从 1月份的3.7%提高到 10月份的10.1%,对 CPI涨幅的贡献从 1月份的1.21个百分点提高到 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1~10月份CPI累计 3个百分点的涨幅中,有 2.12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占 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