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尔 PowerVault MD3000i和 EqualLogic PS5000XV iSCSI磁盘 阵 列 评 测 报 告 iSCSI呼 唤 混 搭 , 终 获 SAS成 全 二十年前,《穿 Prada 的女魔头》原型 Anna Wintou r初掌《VOGUE》大权,担任主编的第一期杂志,就在封面上将 40 美元一条的牛仔裤与 1 万美元的 T 恤衫配在一起。这种在当时看来非常激进的“混搭”,如今已经极为常见,不仅是检验“潮人”的标准,对买不起太多奢侈品牌的工薪阶层也颇具实用价值。 与时尚圈的潮人相比,IT 业界的某些人头脑显然不够灵活。他们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廉价就是低端”的层次,认为廉价的技术只能与同样廉价的技术相配,严重缺乏“混搭”的概念。 举例来说,与 FC(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相比,iSCSI 是廉价的,SATA 也是廉价的。于是乎,iSCSI 阵列配 SATA 硬盘驱动器(iSCSI + SATA)简直如同“天经地义”一般,特别是在两三年前,基于 SCSI 硬盘驱动器的 iSCSI 存储系统屈指可数。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iSCSI 阵列不用 FC-AL(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光纤通道仲裁环路)硬盘驱动器是很正常的,毕竟取代 FC 本是 iSCSI 的目标之一。但实际上,成本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由于 SCSI 与 FC 硬盘驱动器有着相同的机械部件和相近的电路总成,价格都明显高于 SATA 硬盘驱动器,所以也难以在 iSCSI 阵列中觅得踪迹。 不过,这种思路显然没有考虑到 iSCSI 和 SATA 的特点。我们知道,存储系统有两种基本的工作负载——随机访问和顺序传输。随机访问强调 IOPS(I/O per second,每秒 I/O 数),每个 I/O 的数据块都不大,通常是几 KB 或十几 KB,但分散在磁盘上的不同区域,因此硬盘驱动器的随机访问能力是主要瓶颈所在;顺序传输则相反,对接口带宽有着较高的要求。 虽然万兆以太网(10GbE)已是大势所趋,但直到目前为止,千兆以太网(GbE)仍然是iSCSI 的主要承载者。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的 iSCSI 端口,带宽只有约 100MB/s 。反观 SATA硬盘驱动器,尽管 IOPS 与 SCSI/FC 硬盘驱动器不是一个档次,持续传输率上的差距却没有那么明显。如今,一个 SATA 硬盘驱动器的平均传输率已经超过 50MB/s ,用不了两个就可以把一个千兆 iSCSI 端口“填满”。相比之下,具有四倍带宽的 4Gb/s FC 反而更适合顺序传输类型的负载。 千兆 iSCSI 的带宽对随机访问倒是足够了。15000RPM(15K RP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