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朝花夕拾》练习一、填空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7.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8.“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琐记》)9.《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10.《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迎神赛会)二、选择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6.“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B)A孔乙己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9.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10.《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11.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三、判断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4.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5.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6.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7.《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8.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9.《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10.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四语段(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