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烧伤和冻伤 第一节热烧伤烧伤(burns)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热烧伤(thermal injury)是指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所造成的烧伤(临床上也有将热液、蒸气所致的烧伤称之为烫伤,scalding),其它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烧伤是平、战时的常见病之一,平时年发病率约为总人口 5‰~l0%o,其中 10%的病人需住院治疗。现代战争中,由于武器的发展,特别是燃烧武器的应用,烧伤发病率显著高于平时。如果发生核战争,烧伤将成为战伤的主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受伤人员中烧伤发生率高达75%以上。烧伤作为外伤和创伤,以往多归属于外科或皮肤科。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烧伤伤员骤增,才受到人们重视,并被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我国在1958 年以后,才开展了正规的烧伤防治工作。 烧伤的临床过程及病理生理特点根据烧伤病理生理特点,一般将烧伤临床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各期之间相互交错,烧伤越重,其关系越密切。 1.体液渗出期除损伤的一般反应外,无论烧伤深浅或面积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为体液渗出(exudation)。体液渗出的速度,一般以伤后6—12 小时内最快,持续 24—36 小时,严重烧伤可延至 48 小时以上。 在较小面积的浅度烧伤,体液渗出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组织水肿(edema),一般对有效循环血量无明显影响。当烧伤面积较大(一般指Ⅱ、Ⅲ度烧伤面积成人在15%,小儿在5%以上者),尤其是抢救不及时或不当,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体液丧失时,则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导致血流动力与流变学改变,进而发生休克。因此在较大面积烧伤,此期又称为休克期(shock stage)。 烧伤休克的发生和发展,系体液渗出所致,有一渐进累积过程,一般需 6~12 小时达高潮(严重大面积烧伤,高潮可提前),持续约 36—48 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才趋于平稳。体液渗出主要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烧伤后立即释放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一 HT、激肽、前列腺素类、儿茶酚胺、氧自由基、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溶酶体酶等,是引起烧伤后微循环变化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重要因素。在较大面积烧伤,防治休克是此期的关键。 2.急性感染期 感染是对烧伤病人的另一严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