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民治理视域下的四川省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实践——以成都市为例李 睿〔四川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四川 成都 610016〕[摘要]公民治理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社区建设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公民治理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摸索建立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政府主导为根底,以居民自治为核心,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加的多元基层治理机制。探寻激发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新方式,对构建新型和谐社区,解决构建公民治理社会面临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关键词]公民治理;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李睿,公共管理硕士,工作单位:四川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从事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讨论。“公民治理〞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由美国学者博克斯等学者提出。该理论特色在于将以往的“官僚中心〞行政模式转变为“公民中心〞治理模式,博克斯认为 21 世纪将是公民治理的时代,公民治理的核心机制是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民参加,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和健全的公民资格的公民应在公民治理中处于中心和主体地位[1]。公民治理模式是这样一个模型:公民、代议者和公共效劳者在治理社区的过程中一起参加进来,实现以公民本位的共治模式。其中,公民是社区的决策者、执行者,他们是社区的主人;公共效劳者是促进和实现公民治理的咨询者、协调者、促进者、辅助者和效劳者,而不是传统行政模式下的决策者、控制者。立法者〔代议者〕回应社区所有居民的要求。由此可见,公共效劳者是公民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而社区社会组织那么作为公共效劳者中的新兴力量〔未来将成为主导力量〕在公民治理的架构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中指出:“规模较小的公共池塘的资源占有者可能通过自治组织来有效地治理他们的公共池塘资源。〞[2]基于以上因素,笔者选择了“规模较小的公共池塘〞——成都市社区社会组织作为观测点。 一、成都市社区社会组织产生的现实背景2024 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重镇,面积 1239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257.9 万人。共辖 9 个区、10 个县〔县级市〕,其中街道系统共有 285 个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