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一 教学目的 ①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诵、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三 教学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四 教学措施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 教学课时:2 课时六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理解《论语》的重要内容;搜集最能体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① 简介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诵、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一)、激起爱好,导入学习 1、导入:“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确实,我国两千年来,不管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是一种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尤其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在今天,其精髓部分仍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简介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奉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重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措施。 (二)、诵读感知 ① 范读:教师朗诵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气、停止等。 ②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 感知:本文内容重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