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判断题2.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托眼睛观测世界。(× )3.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 √)4.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5.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重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6.为了便于观测植物切片标本规定薄而透明。( √ )7.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8.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9.我们喝的桶装水是通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10.蚜虫是草蛉的天敌,因此蚜虫吃草蛉。( × ) 1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13.鱼缸里的水变绿是由于其中有绿藻的缘 (√ )1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15.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16.清晨出目前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17.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18.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19.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20.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2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22.诸多昆虫的嗅觉敏捷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23.一般观测蚜虫在 12 月份比较合适。 ( × )2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测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2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一样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 )2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同样,都长在头部。( × )2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2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29.蝴蝶翅膀上充斥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30.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 )3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 √ )32.在雨水、河水中有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 )33.一种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 )3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测到比通过放大镜观测所能达到的愈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 √ )3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构造显微镜。 ( √ )3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同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 )3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 )38.调整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