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 BP 网络的机组工作量评估 《飞机设计杂志》2024 年第三期 1 方法 1.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被试能够在尽可能逼真的条件下完成飞行任务,以便对整个飞行过程的工作负荷进行评估。模拟飞行的起飞机场选为南京禄口机场,降落机场为武汉天河机场。 1.1.1 机型及故障的选择为区分工作负荷的大小,选择了塞斯纳-172 型〔传统仪表盘〕、波音 B737、空客 A320、空客 A380 四种机型作为讨论对象,并针对不同飞行阶段设定了自动油门丢失、单侧供油故障及单发停车三类故障。 1.1.2 飞行阶段的制定依据民航惯例,民用飞机通常分为以下 6 个阶段:〔1〕地面阶段:G1 地面滑行,G2 飞机静止〔系统工作〕,G3 修理。〔2〕起飞阶段:T1 起飞滑跑〔抬前轮之前〕,T2起飞〔抬前轮之后〕,T3 中断飞行。〔3〕飞行中:F1 爬升,F2 收起落架,F3 放起落架,F4 巡航,F5 下降,F6 进场,F7 复飞,F860m到着地,F9 其他。〔4〕着陆阶段:L1 着陆滑跑、L2 反推力刹车。 1.1.3 飞行程序的制定飞行程序指的是在不同飞行阶段,飞行员为完成指定任务所进行的操作与监控活动的挨次。详细飞行程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序相当冗杂,且因机型不同而异。此处不做论述。 1.2 被试者共 15 名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员参加了试验,全部为男生,被试年龄在 22~2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4.5 岁,全部被试视力正常、心理素养良好、飞行技术过硬。 1.3 生理指标及测量设备确实定该论文主要任务是对机组工作量进行评估,而机组工作属于情景意识范畴,此时被试心率改变较明显,能反映工作负荷。同时,廖建桥〔1995〕也在其论文中证明了心率、脑电与工作负荷之间存在某种映射关系。除此之外 ,Kilseop 等人〔2024〕的试验也证明白眼动、脑电和心率 3 个生理指标与脑力负荷关系紧密,可以在肯定程度上反映脑力负荷的大小。综上所述,本论文可以选择刺眼率、心率、脑电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依据生理指标,确定相应测量设备。刺眼率的测量采纳美国应用科学试验室〔AppliedScienceLaboratory,ASL〕生产的 ASL504 非头盔式眼部跟踪记录仪;脑电的测量采纳国产数字式光电隔离脑电放大器;心率的测量采纳北京超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MD100A 手持式心电检测仪。 1.4 主观评定法三种经典的主观评定法分别是库柏哈柏方法、主观负荷评估技术〔SubjectiveWorkloadAssessment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