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央视《榜样6》专题节目有感

央视《榜样6》专题节目有感_第1页
1/13
央视《榜样6》专题节目有感_第2页
2/13
央视《榜样6》专题节目有感_第3页
3/13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央视《榜样 6》专题节目有感(精选七篇) 央视《榜样 6》专题节目有感【篇 1】 草王坝村,还是那个贫穷、落后、愁苦的草王坝村。穷到有的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穿,穷到村里很多男人娶不上媳妇…… “好个草王坝,就是干烧(指干旱)大,姑娘个个往外嫁,40 岁以上的单身汉一大把。”小小草王坝村,民谣可真不少,仔细一琢磨,个个因“穷”而起。 想想也是这个理,没有水,没有钱,没有白米饭,哪能留得住人?哪里富得起来?哪有姑娘同意嫁过来?多少次,黄大发徘徊在螺蛳水旁,听着“哗哗”流水声,想着水过不来,饭吃不上,村里的光棍一大把…… 他何尝不难过?他何尝不想再修一次?他何尝甘愿就这样听从于命运的安排? “黄书记,是大米饭好吃,还是你们草王坝的包沙饭好吃啊?”在一次全乡大会聚餐时,干部不经意间的一句戏谑,深深刺痛了他。当时的他坐立不安,苍老的脸显得尴尬,嘴里的饭难以下咽,心里酸楚得想哭,“听了我很难受,我恨啊,可泪水只能往肚子里掉。” “没有文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功。”只有小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文化的黄大发,在第一次修渠失败后痛心疾首,他暗自下决心:学技术。 壮志未酬誓不休。那些年来,黄大发四处求教,自学水利技术。一听说哪里有在建的水库沟渠工程,他背着干粮就匆匆上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要翻几座大山、要蹚几条大河,他都徒步过去,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学。 只因为,还有一腔沸腾的血,还有一颗不甘的心,还有一个未圆的梦。 1989 年,枫香区水利站迎来一位五旬老汉,54 岁的黄大发申请跟班学习水利技术。看他年纪一大把,又是老先进,水利站给了他一个辅导员的身份。说是学习,其实就是在施工场地递上传下,给技术员打杂。 “印象中,他上课总是很积极,不懂就问,从不怕别人笑话。”时隔多年,当时一起在水利站学习的刘关刚对那个执着的五旬老汉记忆犹新。 “当时他甚至连 20 公分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明白水准仪上的正、负刻度代表什么含义,整个白纸一张。”的确,黄大发闹了很多笑话,但正如刘关刚所说的那样,他不怕别人笑话。不识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不懂测绘,他就缠着技术员就着图纸讲解;不会用工具,他就在一旁专心看别人怎么用……捧着一颗心来,这位五旬老汉谦逊得像个小学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的时间,他从零起步、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头开始,掌握了许多修渠的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央视《榜样6》专题节目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