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弘扬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当代纪实文学--《梁家河》,书中的情节让我几度热血沸腾,不觉间竟读完了整本书,但仍有意犹未尽之感。随后,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深化到梁家河现场学习、实地体验深感自己的身心和灵魂都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立志要弘扬梁家河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做一名新时期合格党员。 一是身处逆境,不忘初心。60 年代末的梁家河是一个很原始的村庄,条件非常艰苦,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农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用当时的话说是”过山顶洞人的生活”。刚从大都市来到黄土高坡的少年习近平刚刚经历家庭的突变,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其自身情感不免出现波动,但最终凭着”扎根农村,就是要扎根一辈子”的意志快速融入当地群众中。抛掉北京娃、村里娃的间隙,凭着干活从不”撒奸儿”的韧劲很快取得了群众的认同,最后还当上了支部书记,带领大家修河坝、挖沼气、成立铁业社等等,让梁家河甚至更多地方的农民吃饱穿暖,不遗余力地为民造福。 二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特别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期,是什么让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能在苦难中咬牙坚持?是他从北京带来的两皮箱书。读书也就是修身,正如书中所言:”对习近平所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为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干成了别人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他在梁家河烧煤困难、烧柴成本大的两难局面下,借鉴四川的沼气经验,靠着他身上的那股韧劲儿,打破一切困境取到”真经”,建造了延川县第一口试验成功的沼气池,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他因地制宜,克服重重困难,建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打甜水井修淤地坝等,极大改善了梁家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苦事难事他都是抢在最前面,40 多年过去了,乡亲们对他留下的”能吃苦、干实事、勇于创新”的精神,依旧由衷的赞扬和拥护。 三是严以律己,率先垂范。自掏腰包帮助重病的乡亲。1994 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习总书记为他寄去 500 元路费,回程时又送去 2000 元。梁耀才妻子病重,习总书记寄去 1000 元,同时还帮助梁家河村通了电、修了学校、建了桥等。这都是习总书记为村里、为群众办的实事。在 2024 年 2 月回梁家河时,乡亲们拿来了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