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的措施(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 A、B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 两点之间有 3 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 m,运用公式(n-1)d m<H<(n+1)d m。可得 A、B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 200 m<H<400 m。(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 A 点海拔为 300~400 m,B 点海拔为 0~100 m,则 A、B 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2.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假如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假如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值等高线的值,即“不小于大的,不不小于小的”。如下表:不小于大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 A 高度(海拔)高于 200 米,而 B 低于 100 米(不小于大的,不不小于小的)不不小于小的高考试题中多以等高线为背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有关计算进行考察。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n 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次序变化。d 为一处洼地,故 d 周围闭合等高线数值应和两侧等高线中较小的相等。根据“不小于大的,不不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100m,瀑布的落差为 72 m。据此回答(1)~(2)题。(1)Q 地的海拔也许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靠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答案】(1)D (2)C【易错剖析】此题易错点是对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的理解,瀑布位于桥梁之上,学生容易忽视这一点,而是简单的套用公式(n-1)d<H<(n+1)d,这就规定学生做题时,需要结合试题的实际状况,明白不一样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读“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瀑布落差为 60 米。据此完毕 1~2 题。1.图中 P 地等高线的数值为( )A.500 米 B.400 米C.300 米 D.200 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