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推行“四种模式”,,,,提升旅游扶贫实效 推行“四种模式”提升旅游扶贫实效 近年来,.....依托“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的独特资源优势,深化挖掘“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字号”招牌,通过推行“四种模式”,全面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有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休闲农业、特色餐饮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关联产业的快速进展。 ——推行大景区带动模式,夯实农村进展基础。围绕“一驿一城一带”“三山三寺三池”和“两馆两园”县域精品景区开发建设,通过整合部门项目资源,全面带动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增收门路等实现极大突破。一是带动基础条件提升。通过开发建设北石窟驿景区、“三池”、潜夫山、彭阳古城等景区,整合部门项目,实施道路项目 5 个 23 公里,新建游客接待中心 1 处、旅游厕所 7 个、简易停车场 4 个,压埋自来水、排污排洪等管道 18 公里,安装1200kw 变压器 1 台,增添垃圾清运车 5 辆、分类式垃圾箱 130 多个,新建异地扶贫搬迁点 1 处 79 户,有效破解了柳咀、太阳、上城旅游扶贫试点村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住房难等突出问题。二是助推人居环境改善。通过实施景区景观建设项目、设施配套、绿化亮化、河堤治理等工程,促使景区周边 9 个乡镇、20 多个村庄的乡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了路净村洁、山清水秀、村绿花红的景象。三是拓宽致富门路。通过鼓舞北石窟驿、潜夫山等景区周边群众开办农家乐、出售土特产品、获得土地流转金、参加景区建设等途径和形式,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近两年,在景区开发建设中直接增加就业岗位 1000 多个,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 3000 余人(次),引导 500 多名贫困户在景区务工,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推行休闲农业进展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乡村资源环境为载体、以特色产业和地域文化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引领,着眼旅游资源的全域统筹,大力进展休闲农业,助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旅游特色村镇。以已建成的太平柳咀村、屯字白马村、闫沟村 3 个旅游专业村为突破,以 18 个省列扶贫试点村建设为切入点,辐射带动全县建成具有生态观光特色的乡镇 6 个(上肖、屯字、武沟、平泉、临泾、新城),具有中药养生特色的村庄 3 个(太平柳咀村、屯字闫沟村、城关莲池村),具有丝路古镇特色的村庄 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