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育心得 做关怀学生“心”的有心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可以问心无愧,甚至骄傲自豪的说出:我们爱我们的学生,的确,在我们老师这一庞大的队伍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老师兢兢业业的耕耘在教育的一线,很多时候甚至会因为忙碌的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家庭以及年幼需要照顾的孩子,这样的无私奉献敬业的精神,也许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但在老师的队伍中却十分的普遍,他们都是我们老师队伍中最普通的一员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学习的楷模,然而与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自认为对学生的爱,却并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甚至有的时候孩子们对我们的害怕远远大于对我们的喜爱,其实这也许并不难理解,在素养教育被呼吁多年,仍然无法落地的背景下,应试教育依旧在学校占有巨大的市场,学生的成绩成为了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老师的重要依据。 于是我们的一些老师起早贪黑,舍命的为学生补习着各种作业,在这些老师看来自己所做的都是为学生好,学生终有一天会理解,这样的工作状态下,老师也十分的辛苦,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要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放学后依旧不会得到丝毫的休息时间,培优补差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问题学生的教育、家校的沟通,同样让老师如同陀螺一般的旋转,而所有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都是老师自愿、无偿的额外劳动,按说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学生的理解,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少有学生对老师的付出持感激的心态,大多认为老师挤占了属于他们的时间。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苛责我们学生的不懂事,也许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我们的“爱”多是强制性的为学生制定各种各样的要求,并强迫学生去遵守,虽然这些做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益处,但因为生硬,没有温度,反而拉远了师生之间心灵上的距离,也许时候,我们要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俯下自己的身子,做一名关怀做关怀学生“心”的有心人 曾经我们的耳边不时地回响这样的话语:老师这样付出都是为你们好,学习好才有好的将来。而孩子们则是低着头,目无表情的听着,这样的教育语言,其实很难触动孩子们的心灵,看似高大上,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即使你为他们描绘再好的未来蓝图,对他们来说依旧遥远,触不可及,他们更关注的是课下时间能够玩些什么?一包小零食、一瓶饮料就足以让他们欢乐半天,高高在上的说教,短期内看似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