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各学段教学目标: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一般不少于 68 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68 学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水少于 70-140 学时。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察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a)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b)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c)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