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能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加快实现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的步伐,2011年9月起我校数学教研组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专题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优势,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一批既精通教学又善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目标。一年多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信息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着力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专题研究,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一、拓宽信息技术培训渠道,加强科研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要拥有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能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融为一体,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课题组改变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在培训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及数学理论学习相结合,实行每学年“四个一”的制度: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与信息技术学习相关的专业报刊;至少写一份心得体会和一篇教科研论文;每位成员每学年至少开一次校级以上实验公开课;每学年学校至少开展一次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为了进一步落实数学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的同时,每学期,学校定期组织安排一些数学组教师到省、市等参加各级培训。及时与国内学科领域的专家、特级教师近距离对话,让他们感受数学课程改革的热潮并把课改的新信息、新动态带回来,以“学习、收获、交流”为主题汇报外出学习的感受,带动全校的课改工作。同时,学校图书室也增添了大量的信息化专业书刊,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或自学,使全体教师紧密跟随教育大师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起点高、角度广,有效地提升了老师们教育思想的认识。为了拓宽信息技术的培训渠道,我校还与兄弟单位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对口传递、网络链接、信息互补等方式实现信息技术的交流共享、接力共进。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数学教研组坚持把“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施行“同课异构”教研方案。按照“集体备课――上精品课――集中点评――经验推广”四个流程,扎实推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每次教研活动,我们始终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全程参与研究课例的设计修整过程,及时发现与总结实践中的经验与做法,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模式的基础。必须记录组内教师不断研究、改进的轨迹,突出研究信息应用调整的实施方案。听课后要求每位与课教师结合标准写出评课意见,并在评课过程中畅所欲言,交流看法、找出探究中的成效与不足,并做好分析、比较等工作,为下次的教研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同课异构”、“齐务共上”提升了校本教研实效性,在合作互补、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才能的发展。(二)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广泛应用现代教育,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我校近年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实物投影仪与电脑大屏幕,建成了校园网络,拥有28间多媒体教室,2间学生计算机教室、8间教师电子备课室、2间多功能阶梯教室、网络控制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准备筹建自己的Interne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