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李白《将进酒》新考开题报告 一、 文献综述 刘长锁认为,《将进酒》虽然是一首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厌对仗,但韵脚响亮,且又不是通篇一韵,而是时而用韵,时而不用韵,时而换韵,非常灵活吗,契合了诗人跌若起伏的内也情感。张佩细致研巧了该诗的用韵,认为李白翻创《将进酒》时用韵极为考究,从渊源及衍化情况来看,对乐府旧体的翻新是非常成功的。 李晓玲认为诗人塑造的自我形象就是个活生生的"狂徒",其展示的是:志士的无奈与乐观情怀,狂放不羁的个性,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感,重义轻财的交友之道。从《将进酒》中所展现的诗人形象可谓就是李白本人的真实写照。李新凤则从《将进酒》中看出一个悲伤的李白、欢乐的李白、愤激的李白、狂放的李白。高培存恰柄之也来看待诗人,认为虽然诗人总是自信、乐观的,但愁太多,太重,太浓,太沉。李薇则是把李白当做一个饮者来看待,认为诗中李白具有作为饮者特有的生命姿态。但也指出李白是借酒抒情,他的"万古愁"是忧愁着别人的忧愁,这种巨人式的忧伤,使诗人形象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更突显、高大,更有意义。 李辉认为:"崇高、壮美"是李白黄河诗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诗人借这个阔大的意象来寄寓自己的思想。《将进酒》中黄河之伟大永恒反衬出"朝如青丝暮成雪"生命的短暂,这是种巨人式的感伤。罗彦民认为李白善于借用"黄河"意象来抒发情怀,《将进酒》开篇的"黄河"是个充满动感的意象,让读者去感受黄河东流不息的生命活力。徐明认为李白有深厚的黄河情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概磅礎,写出了黄河之魂、民族之魂。曹贤平、曹春莲则认为诗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气象抒写豪杰之情。 勾焕茹认为:李白对时空有着极强的感知力与想象为,故而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样空间和时间的想象,表达出宇宙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的感悟。想象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典型特点,在这样一首饮酒诗中自然是大力发挥想象的作用。夏颖还认为诗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巧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等劝酒语不仅展现了饮酒时的愉悦氛围,而且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曰语化的色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朱小玲也举一例,认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则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化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