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_第1页
1/9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_第2页
2/9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_第3页
3/9
1 抛物线的常见性质及证明 概 念 焦半径:抛物线上一点与其焦点的连线段; 焦点弦:两端点在抛物线上且经过抛物线的焦点线段称为焦点弦. 性 质 及 证 明 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 的弦两端点为 ),(11 yxA,),(22 yxB,倾斜角为 ,中点为C(x0,y0), 分别过A、B、C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垂足为A’、B’、C’. 1.求证:①焦半径cos12||1ppxAF;②焦半径cos12||2ppxBF; ③1| AF |+1| BF |=2p; ④弦长| AB |=x1+x2+p=2sin2p;特别地,当x1=x2( =90)时,弦长|AB|最短,称为通径,长为2p;⑤△AOB 的面积S△OAB=sin22p. 证明:根据抛物线的定义,| AF |=| AD |=x1+p2,| BF |=| BC |=x2+p2, | AB |=| AF |+| BF |=x1+x2+p 如图2,过A、B 引x 轴的垂线AA1、BB1,垂足为 A1、B1,那么| RF |=| AD |-| FA1 |=| AF |-| AF |cos, ∴| AF |=| RF |1-cos=p1-cos 同理,| BF |=| RF |1+cos=p1+cos ∴| AB |=| AF |+| BF |=p1-cos+p1+cos=2psin2 . S△OAB=S△OAF+S△OBF=12| OF || y1 |+12| OF || y1 |=12·p2·(| y1 |+| y1 |) y1y2=-p2,则 y1、y2 异号,因此,| y1 |+| y1 |=| y1-y2 | ∴S△OAB=p4| y1-y2 |=p4 (y1+y2)2-4y1y2=p4 4m2p2+4p2=p221+m2=p22sin . C D B(x2,y2) R A(x1,y1) x y O  A1 B1 F 图2 2 2. 求证:①21 24pxx ;②21 2yyp;③ 1| AF |+1| BF |=2p. 当AB⊥x 轴时,有 AFBFp ,成立;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焦点弦AB 的方程为:2pyk x.代入抛物线方程: 2222pkxpx.化简得:  222222014pk xp kxk 方程(1)之二根为x1,x2,∴1224kxx. 122111212121111112224xxpppppAFBFAABBxxx xxx 121222121222424xxpxxppppppxxpxx. 3.求证:'''FBABACRt∠. 先证明:∠AMB=Rt∠ 【证法一】延长 AM 交 BC 的延长线于 E,如图 3,则 △ADM≌△ECM, ∴| AM |=| EM |,| EC |=| AD | ∴| BE |=| BC |+| CE |=| BC |+| AD | =| BF |+| AF |=| AB | C D B(x2,y2) R A(x1,y1) x...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