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英文名称:PsychologyandEducationofChildrenwithSpecialNeeds课程编码:课程类别: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课程与教法等,适宜在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后学习。该课程立足于我国普通小学教师目前职业的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该课程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在内容及编排上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考虑到学习时间,力求精选内容,压缩课时,内容有一定弹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教材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理论要求,但更多的是操作方法和实例,以帮助师范生学以致用。一般认为,在学生中约有15%会有特殊教育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怎样让这些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容回避的,这就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在工作中照顾学生差异能力的培养,在师资培养课程中都安排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课程,向我们昭示了今天世界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有关理论,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帮助具体的特殊儿童实现个别化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4课时)阐述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类型及特殊教育的意义和形式,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从总体上大致了解本学期课程的内容。讲授内容:1.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2.特殊需要儿童的意义及价值;3.特殊需要儿童的主要形式;4.特殊需要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依据;重点: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第二章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教育需要(5课时)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能学会正确的对残疾儿童的诊断,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和个性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针对特殊需要的教育。讲授内容:1.智力残疾儿童:身心特征,诊断方法,特殊需要和教育训练;2.听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听力残疾儿童的诊断,听力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教育;3.视力残疾儿童: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视力残疾儿童的诊断,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4.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常见类型,特殊教育需;5.病弱儿童:病弱儿童常见类型,特殊教育需要;重点:2,3节。第三章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教育需要(5课时)了解学习困难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及超常儿童的特征,学会诊断这些特殊儿童的方法,会科学、合理设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学。讲授内容:1.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学习困难儿童的原因与诊断,学习困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2.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类型及特征,言语和语言障碍产生的原因与鉴别,言语和语言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3.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业特点和行为特征,情绪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和筛查、诊断;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4.超常儿童:超常儿童的特征和识别,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重点:1,3节。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和教学第四章(4课时)本章主要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目标,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注重中课堂教学中如何照顾到特殊儿童的差异达到因材施教,从学生发展出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讲授内容:1.目标、课程与计划: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2.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及理论,认知前提的准备和学习动机的激发,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学生自主选择,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3.个别化指导,促进儿童发展:个别化指导的意义,测查分析是个别化指导的基础,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个别化指导与训练举例。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