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_第1页
1/6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_第2页
2/6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_第3页
3/6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 .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 .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 )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 )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 )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 )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 .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 .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 .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 .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 .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 5 ~1 0 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 1 0 ~1 5 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 1 5 ~2 0分钟为宜。 8 .拔罐次数 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 1 次或隔日拔罐 1 次;每 1 0 次为 1 疗程;2 疗程间隔 3 ~5 天。 9 .起罐方法 抽气罐打开罐顶气阀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时要两手协作,一手轻按 罐口附近的皮肤,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轻轻脱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让空气进入太快,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 1 0 .起罐后的处理 一般情况无需处理。若因留罐时间较长,皮肤产生水泡时,可用消毒 针刺破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